根據(jù)我國的歷法,農(nóng)歷八月在秋季中間,為秋季的第二個月,稱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稱“中秋”。
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,象征團圓,又稱為團圓節(jié)。
中秋節(jié)有悠久的歷史,但和其它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一樣,也是慢慢發(fā)展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禮制,早在《周禮》一書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詞的記載。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,在中秋時節(jié),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,觀賞祭拜,寄托情懷,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,形成一個傳統(tǒng)的活動。
到了唐代,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,中秋節(jié)才成為固定的節(jié)日,《唐書·太宗記》記載有“八月十五中秋節(jié)”。中秋節(jié)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(jié)日之一?,F(xiàn)在,已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(jié)的第二大節(jié)日。
自漢至唐,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,如《西湖游覽志余》中說:“八月十五謂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送,取團圓之意”?!兜劬┚拔锫浴分幸舱f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餅必圓,分瓜必牙錯,瓣刻如蓮花……其有婦歸寧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團圓節(jié)”。所以,八月十五月圓時,成為抒發(fā)感情的極佳時刻。至北宋太宗年間,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(jié),取意于三秋之正中,屆時萬民同慶。
在中秋節(jié),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,《禮記》中就記載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。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李子、葡萄等時令水果,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,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。
在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。在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據(jù)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:“中秋夜,貴家結飾臺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月”。每逢這一日,京城的所有店家、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,牌樓上扎綢掛彩,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,夜市熱鬧非凡,百姓們多登上樓臺,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,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,團圓子女,共同賞月敘談。
明清以后,中秋節(jié)賞月風俗依舊,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、樹中秋、點塔燈、放天燈、走月亮、舞火龍等特殊風俗。
相傳,遠古時候天上出現(xiàn)了十個太陽,這件事讓后羿知道了,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。后羿因此深受人民的愛戴,可惡的蓬蒙也混了進來。后來,后羿和嫦娥相愛成為夫妻。
一天,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,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.。后羿舍不得嫦娥,于是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,不料被心懷鬼胎的蓬蒙知道了。
一天,后羿外出,,蓬蒙就借此機會逼嫦娥交出不死藥,嫦娥被逼的無計可施,只好將藥吞下。她立刻飄出門外,飛上了月宮。后羿知道后,痛苦不已,只好遙祭月宮中的妻子,百姓知道后,也共同為嫦娥祈求平安。
后羿思念妻子,便擺上香案,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,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。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從此,中秋節(jié)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。
由于現(xiàn)今社會帶給了年輕人太多的壓力,不斷上漲的房價,昂貴的醫(yī)藥費等等,使得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拼搏奮斗,每一天都忙得團團轉,與此同時,也就忽略了家人的存在。
雖然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聯(lián)系方式五花八門,隨便一個視頻通話撥過去,就可以跨越山河大海見到思念已久的親人,但是,還是陪伴最重要,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和家人團聚,一起賞月吃月餅。
在中秋佳節(jié)來臨之際,信川機械全體員工向廣大新老讀者獻上真摯的謝意和美好的祝愿,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給予我們信川的信任,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,幸福安康。